成果总结

研究生教育发展七阶段

围绕硕士三年、博士四年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年限划分七阶段,不同阶段设置层级分明的阶段目标。

136.png

 1.课程学习与科研初探阶段,以“扎实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科研规范和科研技能”为目标,重点解决学生的认同感低、科研基础掌握度问题。通过建立师生见面制度、导师组联合培养制度、课程学习制度、双周读书会制度、英语周记制度等五项制度,打造学科文化认同,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素质。探索建构开放的众人培养制度,如引入专业学位校外导师制度,旨在帮助研究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跟踪实践前沿。


2.科研训练与论文写作阶段,以“掌握规范的科研范式,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为目标,强调小论文投稿与毕业论文开题两个节点,并支持鼓励学生对外交流学术成果。

3.毕业论文写作与就业分流阶段,“通过学位论文的系统写作,培养能用扎实专业理论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重点是围绕学生就业、读博深造两类分流,分别制定相应方案;同时紧抓毕业论文写作这一主线,严格把关毕业论文预答辩环节。

4.理论学习与探究阶段,“扎实掌握本领域理论技能,充分了解本领域学术前沿,具备厚实的理论功底,掌握探索、思辨和创新的思维”为目标。合理规划安排两学期的关键时间节点,强调探索、思辨、创新的三种必要思考方法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逆向思考、全面思考。

5.科研训练和创新观点形成阶段,以“通过面向理论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科研训练,使博士研究生认识新领域,产生新观点,掌握学术研究技能,具备学术探究能力”为目标,突出“一个主题、一个节点”。“一个主题”即以大项目训练大创新,要求博士生要深度参与所在学科的高水平科研项目,在科研训练中规范科研方法、熟练创新模式、凝练研究问题、积累创新观点。“一个节点”即毕业论文开题,明确毕业论文开题各项环节在此阶段的时间节点及具体要求。

6.创新成果标准化阶段,“通过整理和论证前期形成的创新观点,掌握规范的学术研究范式,具备较高的理论探索和论证能力”为目标。学术论文撰写、交流与发表是此阶段的两项重点工作。在论文撰写、发表方面,遵循发现、提出问题——形成学术思想,理论创新——形成标准化的学术论文——投稿——发表的顺序,并对各个环节提出具体要求细则。

7.毕业论文写作与就业阶段,“通过学位论文撰写,将创新成果系统化和固化为博士研究生的创新思想,将博士生培养成能依托现有理论和科学思维,针对实践新问题形成理论创新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重点把控论文初稿、外审、答辩三个时间节点与“双周进展汇报规则”,确保研究生论文写作的正常进度安排。通过七阶段培养,打造独一无二的创新能手、独当一面的办事高手、独立思考的科研能手、独领风骚的学生旗手、团队协作的成事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