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措施

(1)围绕煤电产业对创新型、适应性强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通过教师入企培训与邀请煤电行业专家,了解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制定由工作任务驱动、与产业技术更新同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符合煤电产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培养出能及时适应跟进产业技术更新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达成度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保证各类课程能够支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的各教学阶段切实可行、方便操作。比如,基础课重新优化教学内容,依托工程案例精化主干理论。专业课开展团队模块化教学;将课堂讲授、工程实例讨论、虚拟仿真平台模拟操作、实验实践相互配合。将产业最新技术、教师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程教学,拓宽学生视野。

(3)注重体现煤电产业新技术的教材建设,保证教学的高质量实施

追踪产业新技术,形成了一批体现煤电产业新技术的课程教材,为开展产教互动的专业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培养煤电产业需求的人才提供了保障。近五年来,以程芳琴教授为首,组织教师先后编写出版了《低热值煤燃烧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原理及工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电磁场》《电厂锅炉》等10部教材。

(4)借助产学合作研究提升教师的工程能力和科研水平,推动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在面向企业的工程技术服务和岗位训练过程中完成工程能力转化,保持知识持续更新,打造了一支兼具有工程师教师素质的双师型队伍,成为可担当高质量教学过程的主导力量。2014年至今,共有60名教师入企服务与接受培训。

(5)煤电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指导工作组,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建立煤电行业专家参与的教学指导工作组,开设专家讲坛。企业专家为学生讲课,将最新的行业需求及技术创新带进课堂,形成了产教双方长期良好的互动机制。2014年至今,共有行业专家来校完成教学活动15人次,特聘2名专家全职来我校工作。 

(6)建立校内外实验实践基地,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校企共建实验室与工程中心,在煤电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搭建了良好的平台。2014年至今,建设4个校企共建实验室与工程中心,13个实习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