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成果介绍

一、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成果。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发表了教学改革的论文数篇。张丽红:《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中 Seminar 教学法的应用概况及状况思考》;《Seminar 教学法在高校《应用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可行性探索》;《高校“普通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索》。胡青平:《微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初构》;《PBL 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方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智慧教室与智慧教师的教学模式智慧新发展》;《深化协同创新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微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全课程育人》。王东胜:《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n+1”微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二、摸索出一套有效教学模式。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是根据该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学校目前的教学条件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来的。该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对其知识点全面的把握和认识,以及如何把握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本团队结合线上、线下平台,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思维导图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提高其专业素质

三、优秀的实作训练作品产出,学生学科素养得到明显提高。人才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及全面素质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教改过程中,通过实作训练,加强了学生获取课外知识、有效整理学习相关知识,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展现所学内容,极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及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并有效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教学成果主要解决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改变以往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利用技术信息平台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利用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并结合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这种互助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书本知识较为抽象,这是学生课堂学习中需要主要克服的问题:知识太多而且课本知识更新速度不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学生提高专业素质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Seminar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中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大量的信息资源、质疑讨论、作业任务等的及时派送区,使学生课后能够自由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推送文献的阅读,训练学生读书报告等写作能力,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三、Seminar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与思维导图结合方式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将知识系统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和相互促进中,促进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突破,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微生物学是生物大类的专业必修课。如何将这些知识系统化、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整理能力和内化能力,课堂教学中通过Seminar教学法与思维导图结合方式,将知识体系有效呈现。

      四、Seminar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促进“教学相长”,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的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的教学潜能:Seminar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真正达到“教学相长,日学日进”。

 

 


more成果的创新点

一、提供集体教研契机,坚持注重以老带新,丰富提升教研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方法包括教授法(教师)和学习方法(学生)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本团队五位教师共同承担微生物学专业课的讲授。教学法的设计在所有老师共同研讨的基础上确定。该项目的实施为集体教研提供契机;在研讨过程中,坚持注重以老带新,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同时,年轻教师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提升丰富了教研内涵,促进了本团队教师的共同发展。

二、采用阶段性教学模式来克服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导向性差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结合我国教育部人才培养创新目标,将课堂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创新结合起来,通过高校课堂改革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本团队依托我校微生物课程组, 在对《应用微生物学》、《微生物学》课程内容的认真分析总结后,针对教学内容特点,在教学方法中采用阶段性教学模式,克服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导向性差的问题。通过对内容知识点的的分析,利用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通过互联网交流平台进行课下交流互动, 解决教学反馈不及时的问题;同时,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构建学-评互建的动态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解决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单一问题。

生物大类专业基础课,内容丰富,知识点繁杂,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互联网交流平台为课后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使知识的交流学习不在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活动中,从而解决了教学反馈不及时的问题。同时,学生分组学习,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构建学-评互建的动态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学生课上、课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解决传统教学考核评价中只有“末考”,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的现象,真正让学生注重平时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将庞杂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使整个知识体系收放自如,并通过实作训练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思考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学习效果。


获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