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成果介绍

08.png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本科生课堂的学习效率,今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一直是高等学校的重心。本教学成果实践于生物大类专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线上、线下平台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

成果介绍:

形成数十篇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成果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各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探索中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探讨总结,发表高水平的教学改革的论文多篇。《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中 Seminar 教学法的应用概况及状况思考》;《Seminar 教学法在高校《应用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可行性探索》;《高校“普通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索》; “微生物工程”课程思政融合教育实现路径探索与实践》。《思维导图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微生物学课程基于教师深度教学新策略的实践应用》等;

依托多种教学方式,打造省级精品共享公开课程

根据生物大类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学校目前的教学条件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寻找适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改变不只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日常见闻以及专业深化联系在一起,全面的把握课程知识点,把握好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本团队结合线上、线下平台,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提高其专业素质。在本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2019获得山西省精品共享公开课程“微生物学”建设项目。

逐步改变学生学习习惯,通过参加各种大学生创新项目及全国比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人才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各种教学方式的使用,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获取知识,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及沟通能力,并拓宽学生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在推动教学改革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从而加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全国各种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其学习主动性。今年5月,团队成员带领生命学院两支队伍参加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山西赛区)比赛,在通过生物环境大学组激烈角逐之后,两支队伍进入复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more成果主要解决的问题

08.png一、整合优质教师资源及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团队成员均具有高级职称,学历结构与年龄结构合理,该项目整合优质教师资源并改变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技术信息平台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通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生物大类专业课较多,书本知识较为抽象,这是学生课堂学习中需要主要克服的问题:知识太多而且课本知识更新速度不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学生提高专业素质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式使用,必然结合相关任务完成,如小组讨论方式,推送文献阅读,质疑讨论、作业任务等,将现学知识与目前学科研究进展结合,拓宽学生知识面。

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相长”,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

新的教学法的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真正达到“教学相长,日学日进”。


more成果的创新点

   

08.png

一、通过国内教学改革思想的浸润与学习,团队集体教研,坚持注重以老带新,以新促改,丰富提升教研内涵,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教学方法包括教授法(教师)和学习方法(学生)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在对新的教学理念的转变中,团队成员坚持以老带新,以新促改,共同探讨研究各种教学方式特点,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团队成员共同讨论教学方法的使用,为集体教研提供契机;促进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共同进步。

二、采用阶段性教学模式来克服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导向性差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结合我国教育部人才培养创新目标,将课堂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创新结合起来,通过高校课堂改革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学科内容,根据专业内容或章节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产生学习模式疲劳从而让学习流于形式。教学过程中采用阶段性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克服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导向性差的问题。通过对内容知识点的的分析,利用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通过互联网交流平台,增强师生互动;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构建学-评互建的动态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并鼓励学生参与项目或比赛

生物大类专业基础课,内容丰富,知识点繁杂,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互联网交流平台为课后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使知识的交流学习不在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活动中,从而解决了教学反馈不及时的问题。同时,学生分组学习,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构建学-评互建的动态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学生课上、课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解决传统教学考核评价中只有“末考”,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的现象,真正让学生注重平时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将庞杂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使整个知识体系收放自如,并通过平时参与项目研究与比赛,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more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08.png

团队成员结合实践教学活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申报省级教改课题。研究成果在五年的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有效性教学模式在推广应用中得到认可

该成果在微生物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得到应用。团队成员一起探讨研究,对微生物各章节的内容的知识结构、特点、延展性及与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紧密性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该学科需要课前有效的设计,课中紧密地安排及课后知识的总结与延伸,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的基础与保障。微生物课程面向大学二年级与三年级的学生。对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主要使用基于问题进行学习的教学法,让学生能够迅速抓住问题核心,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观念。此外,我们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帮助学生将错综复杂的知识行进整理,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将所学内容很好的梳理并整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我们更多采用Seminar教学法与思维导图相结合,锻炼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沟通、交流、表达等综合方面的能力,有助于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些方法的综合使用,使整个教学过程立体化,系统化。老师和学生在教和学中有的放矢,教和学都具有延展性,使老师和学生双方都获得发展。在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下, 2019年微生物课程被认定为山西省精品共享公开课的建设项目。

二、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

课堂改革的重心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借助新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获得的信息不再只是书本内容的整合。文献的推送、与专业相关的时事的探讨,以及学生在平台上的提问和大家的讨论关注,都推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以鼓励为导向的态度下,大家能够积极地发言、讨论并提出新的问题。这些不仅是学生开始分析、评价、创新的源泉,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动力和源泉。

三、评价模式多元化引导学生参与更多实践活动,学生综合素质有效提升

新的教学模式带来的评价模式多元化,让学生开始专注自己能力的发展。学生开始积极参与各种项目与比赛。许多学生认为,在参与项目研究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本团队中今年共有三支队伍参与了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大赛(山西赛区)初赛,其中两支队伍进入复赛,均获得优秀奖。


教师与学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