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培养模式简介

8b489248fbcbd9152f67a6f6af85dc7_副本.jpg   学校与德资企业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持 续合作26年的双主体育人工作中,借鉴德国先进职教制模式培养人才经验,并实施本土化改革,实现了“在家门口”培养具有国际背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针对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链匹配不够紧密,教学内容滞后于企业技术发展,学校培养与岗位需求难以对接等问题,本成果以国家第3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为基础,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服务区域产业链发展,总结与德资企业博西华家用电气有限公司持续合作26年的经验,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本土化改革,建立基于岗位成才的教学标准和育训结合的教学资源,采取对接产业链,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群,营造良好的校企共育人才运行机制等改革措施,形成了产教同频、校企同步、课岗同向,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装备制造产业。


   2013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视察学校时,对学校开展双元制教学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勉励学校“将来要争取成为全国的示范典型”。

岗位成才解决的关键问题

2.jpg

教学问题一:学校制定的教学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不一致。
解决方案:组建团队,打造标准;
1、组建团队,目标分解;
2、跟进岗位能力分析,建立“校企共育”的教学标准。
教学问题二:学校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不对应。
解决方案:课证共生,课岗对接;
1、突出岗位成才,开发“课证同生”的教学资源;
2、双导师教学,实现学校教学和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教学问题三:校企合作育人运行机制不健全。
解决方案:定期会商,借助平台,常态运行
1、成立组织,定期会商;
2、利用优势平台,形成“产教共融”的良性互动;
3、规范校企合作制度,形成常态运行机制。

岗位成才的创新点与成效

3.JPG1、模式创新:创新实行“1+2”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培养高技能岗位人才。

(1)“1+2”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2)高技能岗位人才培养。

 

2、平台创新: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和通用“职业名片”共生,搭建学徒的高质量就业平台。

(1)行业认可的高级工证书。

(2)“AHK证书”国际认证平台。

 

3、方法创新:全过程的工匠精神培育激励机制,努力让每个人的人生出彩。

(1)学习激励机制。

(2)岗位激励机制。


岗位成才培养模式的推广

 4.jpg“产教共融·校企共育·课证共生:基于岗位成才”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20余年实践与改革创新,是可复制、可推广、突出岗位技能培养的双主体育人模式。2020年10月,学校被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A联盟推选为牵头安徽省“十四五期”间现代学徒制工作。

      1、25年来共为博西华公司培养机电高技能员工1026名,占员工总数29.6%,为企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2、2015年12月,学校立项安徽省首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3、2018年8月,学校立项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4、2022年,学校毕业生本地平均就业率65.3%,机电专业本地就业率66.7%;

      5、2015年5月在皖全国人大代表团在团长王翠凤(时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下到滁州进行职业教育调研,对学校和博西华合作开展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给予高度认可。

   

图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