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举措

建设举措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产业学院依通过“瓦特工坊”和“瓦特创新工场”建设,精准培养工业互联网技术技能人才,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业互联网、工业APP软件和相关产业服务。

“瓦特工坊”以30-50人为限,培养三类工业互联网行业企业急需人才:(1)工业互联网售后工程师(安装调试维护);(2)工业互联网售前工程师(FAE);(3)工业互联网前端开发(UI与APP)开发工程师。目前已针对蘑菇物联产业集群开展了两期试点班建设,效果良好。

“瓦特创新工场”主要是针对工业互联网典型产业集群企业所提供的非标开发项目和可见的创业空间,在产业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有能力承接项目开发和实施的,由合作企业指导开发和实施,实施成功而条件具备的,可以考虑扶持为双创团队、并孵化创业。

 

2.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产业学院依托我校省级现代通信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工业互联网方向),紧密对接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实现多专业交叉复合,支撑同一产业链的若干关联专业快速发展。推进与企业合作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引入行业标准和企业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促进专业认证与创业就业资格协调联动,提高专业建设标准化、国际化水平。

产业学院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行校企之间的合作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引导作用,对职业教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具有指导作用。把产业学院的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以致用,以项目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以教改为项目提供更强劲的理论与技术支持,使“教学-新技术应用-项目实施”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达到教学质量和项目成绩双丰收,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共建教学资源

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通过工坊班的合作运行及混编师资的建设,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等,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学校教师参与相关标准制订、生产流程、项目开发。通过建设完成(1)校企共建6门在线课程。(2)与广东省物联网协会、典型集群蘑菇物联(及其集群挑选的30家用人企业)等合作制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工业互联网技术)教学资源库和教学标准。(3)建设移动端学习平台。加快课程教学内容迭代,关注行业创新链条的动态发展,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建设一批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工程案例集。以行业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为依托,紧密结合产业实际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增加综合型、设计性实践教学比重,把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产品设计等作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选题来源。依据专业特点,使用真实生产线等环境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对产业的认知程度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打造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

基于行业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流程,创新多主体间的合作模式,构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环境。通过校企共建,学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建设校内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创新创业功能的校企一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基地,服务于学校教学、实训、科研、创新创业。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库的指导下,对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了顶层设计、体系化建设。目前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广东智谷星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蘑菇物联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共建了工业大数据智能分析、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工业互联网数据采集、工业互联网技术综合应用等实训室,并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云智控物联网系统及师资资源。通过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科技产业园、行业龙头企业等优质资源,构建功能集约、开放共享、高效运行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引进企业研发平台、生产基地,建设一批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创新创业功能的校企一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基地。

 

5.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依托产业学院,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设置灵活的人事制度,建立选聘行业协会、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到高校任教的有效路径。利用省物联网协会的产业人才资源及企业的专业人才资源共建混编师资团队,共同提升教师教学、技术服务能力与水平。探索实施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产业兼职教师引进、认证与使用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共建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开展师资交流、研讨、培训等业务,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推进教师激励制度探索,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6.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

联合中科院计算所、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树根互联等企业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等产学研服务平台,通过“瓦特创新工场”,形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特派员,校企联合技术攻关、合作申报项目等方式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实现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促进企业增加销售收入;“瓦特创新工场”同时也是创客空间,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孵化创新团队,孵化创业项目。

联合产业集群头部企业蘑菇物联公司建立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中心,该中心下设研发中心、产品服务中心、创新项目团队等,由学校及企业共建共营,将服务于企业和学校的合作项目申报、科技攻关、企业南海区的产品服务中心,通过创新服务中心的建设,提高学校教师团队及学生团队的创新能力、团队的技术服务能力。

通过通过混编师资的及创新工坊的建设,提高师资的社会服务能力,为典型产业集群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新技术和创新创业能力培训。


7.健全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强化高校、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形成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探索理事会治理模式,不同出资(资源)主体通过组建理事会,实现对产业学院的章程修订、发展规划、院长聘任和审核预决算等重大事项共同决策。院长在理事会的领导下享有管理自主权,负责产业学院的具体运作和管理,负责整合资源和引入合作企业参与教学,在经费使用、人员配置等方面具有充分的自主权,形成“共治共管”的运作机制。制度体系上成立产业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健全院长负责制和教育教学运行管理等制度,保障各方面工作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