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年第1期):协同育人视角下专业...

协同育人视角下专业教师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亮,顾晓英,李

( 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摘要: 高校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力量,协同育人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手段专业教师要形成育人观念的协同共识,为学生筑起承重墙为国家培养筑梦人; 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协同共创,通过问题结论呼应重点亮点荟萃校内校外联动嘉宾学生结对理论实务交融,打造高质量集成化的思政 + 专业课程高校要加强组织制度的协同共建,确保专业教师高效优质开展好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 协同育人; 专业教师; 课程思政; 项目管理案例与实务

中图分类号: G6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2614( 2019) 01 - 0125 - 04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抓手,坚持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1,专业教师既是与大学生接触最直接对话最集中的教师群体之一,也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力量专业课程思政是课程思政系统中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2因此,专业教师开展好课程思政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面亲和力和持久性上海大学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系统建设,在专业课程中大力支持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项目管理案例与实务高年级研讨课就是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中的一门专业课课程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不断创新授课理念和教学方法,广受学生好评,课程主讲教师在全国课程思政会议上作为专业课教师代表进行了经验分享,得到专家和同行们的一致赞赏该门课程已逐步探索出一条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路径

育人观念的协同共识: 为学生筑起承重墙为国家培养筑梦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因此,新时代给高校和教师提出新要求,不论是大学管理者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要聚焦于人才培养这个中心陈宝生指出,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为大学生修筑起一座承重墙,将来走向社会能够承重,能够经得起各种考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筑起大学生心中之墙是教师的天职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即一切知识都具有善性”。对于专业教师,那就是要同时在学生心中筑起承重墙和建好专业柱,倾力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师者力量

1. 润物细无声,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先天的优势

专业课是高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3专业教师利用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是思政教育通过专业知识找到有效载体,能够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增强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二是相比于形势与政策等思政大课,专业课一般以中班或小班教学为主,专业教师更能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状态,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学生的知识和思想困惑三是专业课具有很强的专业和行业背景,与学生将来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息息相关,专业课程思政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职业伦理,对于人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长远的正向引导作用当专业课能够真正实现隐性思政教育的时候,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显性思政教育方式就能够相得益彰,协同并进,为学生提供点面结合深入而又广博的思政营养

2. 重视课程策划,构建顶天立地的专业课程思政价值

以高年级专业研讨课项目管理案例与实务为例,该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项目管理专业知识水平和应用项目管理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面向新时代的高级项目管理专业人才课程在策划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三大特性: 一是项目的实践遵循,课程以古今中外的典型项目为素材,突出实践智慧; 二是管理的价值属性,课程引导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项目管理实务进行对比分析,在客观研讨的基础上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三是案例的辩证特点,针对上海大学短学期制( 每学期 10 ) ,课程精心选聘 10 位业界不同行业的项目管理专家担任课程嘉宾,每次课请一位嘉宾为学生分享其所参与的一个项目管理典型案例,并与师生互动讨论,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案例,使得真理越辩越明课程构建顶天立地的课程思政价值链,设计出国家发展需要项目驱动项目成功需要管理增值管理有效需要人才支撑的逻辑路径,打通了思政与专业之间的原有壁垒,使得思政教育能够从国家项目的宏大叙事自然地过渡到中观层面项目管理的重要价值,最后落地到微观的项目管理者这个主体身上,使得学生感到所学所获与自己的专业精进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水乳交融,不分彼此,课程思政的效果自然就会涌现出来

3. 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满足学生对高质量课程教育的强烈需求

专业课教育对象是学生,学生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精神 培养是课程教学主要目标高年级专业研讨课项目管理案 例与实务紧扣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好评例如,在课程第一讲走进项目化的世界专题课后,有学生评价: 这次的项目管理案例与实务课,教师选择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每期一个嘉宾与教师联合授课,让我对每节课充满了期待,期待每周一听到一个有趣而增长知识的案例,扩充了我的知识面,了解了更多的项目管理真实案例理论知识就像是一种工具书,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案例能近距离接触当下的真实案例,非常感谢教师提供的平台

教学过程的协同共创: 打造高质量集成化的思政 + 专业课程教学是一项看似容易但极度困难的专业实践4从项目管理专业的视角来看,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项目,不仅仅是专业教师自己的事,往往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不同主体和因素参与其中,进行有效的项目干系人管理,才能取得好的课程教学效果因而,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共创过程,在此过程中,站在思政 + 的高度,统筹各个教学环节,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

1. 问题结论呼应,课程设计体现科学化流程化

按照问题解析法的思想,教师以问题为教学的出发点,把问题作为基本要素来组织教学,用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5 项目管理案例与实务课程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结合主讲教师在斯坦福大学访学的研究经历,在教学研究上探索设计出基于问题导向的多元协同课程思政教学流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图 1 所示

 08.png

1 基于问题导向的专业课多元协同课程思政教学流程

按照流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前精心选择若干个问题,课堂上通常由这些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热烈讨论的基础上,主讲教师深入分析讨论情况,引出本次课程的理论出发点,引发大家的共鸣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本次课程的专业知识点和课程思政点,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其中,专业知识点是基础,课程思政点是灵魂接着,围绕专业知识点和课程思政点,由行业嘉宾带来典型案例的分享,专业教师不时根据课程三点( 理论出发点专业知识点和课程思政点) 或总结嘉宾的分享或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和互动,完成课程研讨的多元主体参与环节之后,专业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系列观点,并带领大家与课程思政点进行对比,升华大家的价值认同在此基础上,得出课程结论,并讲解其与最开始课程理论出发点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对问题的启发,引导学生与课程伊始导入的问题进行对比,看看是否已经可以解决或者理性看待这些问题在整个教学流程中,都有专业教师嘉宾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是不同阶段的主导主体侧重点不同

2. 重点亮点荟萃,精准研讨引发师生共鸣

根据课程教学流程,课程思政点的挖掘是核心环节,项目管理案例与实务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总结了挖掘课程思政点的抓重点抢节点克难点创亮点组合拳方法抓重点,就是紧扣专业知识中的重要知识点; 抢节点,就是紧密联系当前的重大时政话题点; 克难点就是客观分析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足,或者学生对于一些思政热点问题的误区或者理解偏差; 创亮点就是画龙点睛,将专业知识点和课程思政点融为一体,让学生明白知识点背后的思政逻辑和价值判断,从而让他们真正学懂弄通,以后可以活学活用以课程第二次课项目管理者与工匠精神专题的课堂教学为例,抓重点就是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古代工匠与工程师项目管理者之间的关系,通过问题新时代是否更加需要工匠精神的穿针引线; 抢节点就是引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最新论述,向学生讲明高质量的发展确实更加需要工匠精神; 克难点就是帮助学生分析当前工匠精神在项目管理行业中的实际发扬情况,激发学生向工匠学习,认真敬业,一步一个脚印干好工作; 创亮点就是高度总结概括项目管理者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并且通过课程邀请到的劳模嘉宾现身说法,阐述工匠精神对一位项目管理者职业生涯取得成功的巨大推动作用,从而让学生嘉宾和专业教师达成高度的共鸣

3. 校内校外联动,行业精英为学生传经送宝专业课程一般都有很强的行业背景,课程思政也需要紧密联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这两个方面都要求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而是要打破学校和社会的围墙,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项目管理案例与实务课程中,精心选择并邀请了 10 名正在或者曾经深入参与过典型项目管理工作的行业精英人士担任课程嘉宾,嘉宾团队老中青结合,男女兼有,包括磁悬浮项目经理跨国公司工程总监( 上海市劳动模范) 会展项目领导者园区开发项目主管摩天大楼项目经理获奖纪录片制片人知名律师策略传播项目经理创业家咨询公司总经理这些嘉宾均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丰富的项目管理亲身经历和人生阅历,在课堂上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例如,在课程第六讲质量控制与影视项目管理专题课上,中国新闻奖获奖纪录片人间世制片人来到课堂进行分享,求真务实,震撼人心,学生们感受很深

4. 嘉宾学生结对,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一定要仅仅抓住的核心作用,将请进来与走出去完美结合项目管理案例与实务课程为例,从理论知识的讲授中,专业教师特别强调项目管理者在项目成功中的核心作用,所以特别设计了嘉宾与学生结对环节,也就是将班级 30 名学生分组,三人一组,分10 个小组,按照大家的兴趣自由选择分别对应 10 位嘉宾在嘉宾授课的课间休息时,专业教师介绍小组学生与嘉宾认识,与嘉宾初步交流,约好时间到嘉宾的工作场所去做一次项目人生: 对话项目管理者专访,采访与上课的内容均要有教师和学生一起编写成课程对应的著作,这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非常期待一起完成这样一个很有意义的课程项目”。采访前,每个小组事先都要设计好访谈提纲,经过专业教师的审核和认可,就可以开展具体的访谈活动这种做法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将课程思政这个抽象概念显化到具体的身上,通过亲身访谈,亲身体验,学生更能深入了解嘉宾的工作环境和人生经历,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于今后人生的职业规划更加清晰例如,课程第六小组与嘉宾约在纪录片的拍摄医院面对面访谈,让学生直观体会到制片人的工作场景,更加了解我国医患关系的真实现状,对于他们认识国情社情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 理论实务交融,知识传授与朋辈学习相促进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日新月异,任何一门专业课若要做到知识对学生的有效输入,必须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讲知识点时穿插社会热点,谈现实问题时追求理论解读,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学有所获,这样的课程思政也才能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同时,高校思政教育也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二者缺一不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6项目管理案例与实务课中,课程主讲专业教师曾在上海世博局借调全职工作三年,自己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务背景,又有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经历,同时还是上海大学兼职辅导员,在课堂上能够将丰富的工程经验与精深的研究成果思政教育相结合,能够非常有效地为学生把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点从理论到实践到人生讲深讲透,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课堂上,专业教师还经常激励学生们互相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对问题进行辩论,还请主持学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学生分享自己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受到其他学生的赞赏,起到很好的朋辈学习互相促进的研讨效果在第四次课组织论与复杂项目管理专题课后,有学生评价: 一个大纲,四十二项制度,数个无法回家的夜晚,最终造就了东南西北各种肤色的人齐聚于魔都,共襄世博盛举在世博会这个庞大而复杂的项目背后,蕴藏的既是科学的组织形式,也是严谨的工作态度马教师作为亲身经历并乐在其中的上海世博局主管,向我们展示了临时组织的各单位,如何经过标准化的管理技术,在短时间内相互配合,为共同的组织目标协同作战这种管理的高效化让我十分震撼课程最后放映的短片,更是马教师参与管理的真实写照一天天的吃苦耐劳,认真敬业,是坚毅的内心,理智的头脑,也是一个团队齐心协力,汗水播种辉煌的感人力量。”

组织制度的协同共建: 确保专业教师高效优质开展好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7为确保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有效和广泛开展,上海大学注重组织和制度的协同共建,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由学校教务处与各二级学院协同指导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教务处制定课程思政项目激励机制,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的评选,进行课程思政微课比赛的动员和实施,定期召开课程思政研讨会课程思政公开观摩课,并与各学院针对每门示范课程进行专项指导和策划,由点及面带体,促动学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育人工作获得各方的认可,受到学生的欢迎

1. 以德才兼备为基本要求,加强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专业课程思政的直接责任人是专业教师,按照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上海大学注重加强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考察监督,着力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专业教师队伍,确保学生受到的课程思政既是精深的专业知识教育,也是原原本本原汁原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党校教师工作部教务处各学院多次组织专业教师开展多专题的研修和培训,集体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了广大专业教师的大局意识和思政格局,强化了专业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潜移默化地为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注入指导思想和新时代基因

2. 以同向同行为根本保障,提高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上海大学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他各门课程的带动作用,学校教务处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大国方略等品牌课程的观摩,不断推广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级教学成果在全校课程中的应用,组织开展多次课程思政工作坊,切实提高了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设计能力和开展质量

3. 以产教融合为重要手段,打造完备的人才培养价值链条课程思政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最终都要走上社会,从事具体的工作课程思政也要重视全生命周期培养机制的构建和价值链条的形成因此,产教融合应当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一方面,上海大学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社会服务能力,强调教师科研和企业生产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任课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为开展产教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上海大学通过校企党建联建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课题学生暑假小学期实习等方式,积极支持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企业资源,在课程思政中邀请业界嘉宾与学生互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提前让学生深入了解世情国情社情和行情,也给专业教师搭建了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有效方式,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推动课程思政能够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让师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7( 1) : 43 - 46.

2]陆道坤 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 思想理论教育,2018( 3) : 64 - 69.

3]高 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 24) : 16 - 18.

4]霍秉坤,等 课程与教学: 研究与实践的旅程[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5]顾晓英 基于问题解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 4) : 32 - 34.

6]张 多元融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题中应有之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 4) : 147 - 149.

7]高德毅,宗爱东 课程思政: 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 1) : 31 - 34.